产品中心 分类>>
有人说,走路太慢的话,人的思维也会慢下来,使人衰老得更快。但也有人说,老年人走路太快容易使膝盖受损,加速机体损伤。
发表在美国《Mayo Clin Proc》上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对474919名参与者进行了7年的随访,这些参与者的中位年龄和BMI分别为58.2岁和26.7kg/m2。
结果发现,无论胖瘦,走得快的参与者预期寿命更加长,女性为86.7-87.8岁,男性为85.2-86.8岁;而走得慢的参与者预期寿命较短,特别是BMI<20kg/m2的参与者最短,女性为72.4岁,男性为64.8岁。
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约为1.3-1.4米/秒,老年人大约为0.8米/秒。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.6米/秒,算走得慢;如果超过1米/秒,则算走得快。
如果觉得这样不好测算,也可以借鉴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提出的测算方法--每分钟步行超过100步的话,算作是走得快。
俗话常说人老腿先老。原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杨秉辉教授曾表示,走路的姿势和速度能够反映人体衰老的情况。特别是步速,主要与肌肉的力量、平衡能力等人体机能有关,如果健步如飞,至少是不显老的。
走得快属于中强度运动,需要骨骼、肌肉、神经、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身体诸多器官和系统的整体配合,比走得慢的强度更高。它不仅有助于减肥、改善骨质疏松和预防痴呆,而且对强化心肺功能、促进血液循环、改善三高有益。体质好,预期寿命自然也更长一些。
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指出,走路速度越快,人越年轻,原因主要在于这类人群自身的白细胞端粒长度更长。端粒被认为是生物学年龄的标志,端粒越长,衰老速度越慢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研究只是表明步速和寿命之间有一定关联,并不代表只要走得快就一定能延长寿命,走得好也是很关键的一点。
别看走路好像很简单,实际上还是个技术活。做好下面这五点,才可以做到锻炼的效果--
时间:老年人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下午4、5点的时间进行走路锻炼,而对于上班族来说,晚饭后半个小时至睡前2小时是理想时间。
强度:不要盲目追求步数越多越好,也不要强行越走越快。每天1万步,时间在1小时左右,心率控制在120-140次/分钟、微微出汗是最佳状态。
姿势: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、收紧小腹、直视前方,身体自然挺直,重心稍微向前,步调适中。当然,热身运动不能少。
地点:选择道路平坦、空气清新且较为安静的地方,有松软的土地或塑胶操场更合适,尽量避开公路边、施工工地和环境很复杂的场所。
鞋子:穿一双舒适的运动鞋,包括鞋底软硬适中、有一定回弹力,鞋帮宽度适宜、不挤压脚趾,鞋底纹路明显、有良好的防滑作用。
总之,步行速度要依据自己情况量力而行,例如体质好的人可以在走路的过程中结合慢跑,体质稍微差一点的人可以循序渐进,先从慢走开始,再逐渐加快,距离由短到长。
运动结束后,假如慢慢的出现膝关节或身体其它部位的疼痛,并持续没有消退,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作出调整运动方案。